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首页 > 民间传说 > 正文

周记船头鱼

发布时间:2014-07-23浏览次数:3448

江南古陆传说卷插图-(19).jpg 

弥陀佛一路敲着木鱼,游历了祝桥各处。有一天,他来到祝桥境内的一个小村庄。

这祝桥境内,家家重孝,孝名传遍浦东外。据说:不知过多少年,这里发生了瘟疫,人们纷纷离乡背井,远逃各地。唯有一户周姓人家仍留在村里。此家主人是个木匠,世代以做木制器为生,小名叫阿根。

弥陀佛走到阿根家时,看见他正在上菜肴。他就上前合掌说:“出家人路渴,施主能否给碗水喝?”

阿根见是个胖和尚,十分惊讶:“师父怎么跑到这里来了?村子里都染上了瘟疫,你该速速离去才好呀。”

弥陀佛笑着说:“你为何不离去?”

阿根长叹一声:“因家有老母,患疾多年,我怎能撇下她远去?”

弥陀佛说:“我略懂医道,你能否引我见你母亲?”

阿根大喜:“行行,师父若能治好老母之病,我定为师父塑一木像,年年供奉。”

弥陀佛也不答话,来到病榻前,用手搭了一下周母的血脉,然后对阿根说:“你家门前桑树下有一种野草,此野草名叫青爽头,形状如桑叶,现正曝芽,你去采摘些嫩芽来,熬煮一下,即可代茶,让你老母饮之,即日可愈。”

阿根赶紧去采摘青爽头,熬之,为其母喂食。周母果然立现精神。

周母亲醒来,见到儿子就嚷着要吃鱼。阿根犯了难,他对弥陀佛说:“此港中河水早已干涸,仅有的小池塘里剩下的水,也最多只够饮食半个月,我到哪里去捕鱼呢?”

这时,阿根的小女儿跑进屋来,指着弥陀佛腰间悬挂的木鱼说:“爹,这个胖和尚有鱼。”阿根忙斥责女儿:“伲囡,不得无礼!”

弥陀佛也不责怪,就走到桌前,将木鱼放在盘中,对阿根说:“就请你母亲和女儿一起用餐吧。”

阿根好生奇怪,就扶着老母坐到餐桌旁。周母一见盘中果有一条青鱼,十分高兴,一家三口吃到了鱼,不知如何谢弥陀佛。而弥陀佛呢?却早已离去。

阿根一家用餐完,再看盘中,青鱼又变成了一条完好无损的木鱼,知遇到了仙佛。阿根赶紧用木头制了一尊弥陀佛像供在堂上。以后,凡过年过节,阿根就会拿出弥陀佛留下的木鱼,置在盘中,木鱼就会变成青鱼,这样一来,周家年年有鱼,日子渐渐好转。

消息传了出去,附近人家也开始模仿周家,在餐盘上放一条木鱼,以求年年有余。但木鱼终究不是真鱼,就连弥陀佛留给周家的木鱼也不灵验了。阿根无奈,就将弥陀佛留下的木鱼供在堂上。

忽有一日,阿根的女儿贪玩,拿着木鱼,一路击敲着沿河港玩耍去了。未料,她一击敲木鱼,港中就冒出了水,渐渐的水越来越多,越来越清,清澈的河港中开始出现了游鱼。

人们闻言,争相前来捕鱼,但怎么也捕捉不到。原来,这些鱼都游窜到了一个水泓之中。想要捉鱼,就非得潜下水泓不可。几个勇敢的年轻人,就脱衣潜下水泓,果然逮住了几条鱼。人们啧啧称奇,便将此泓连港称为周家泓港,但周阿根不同意以自己的姓命名河港,在他的执意请求下,乡民们便以阿根母姓,将周家泓港易名为潘家泓港,一直称呼到今天,港名未改。

不知过了多少年,周家人已不再从事木工活了,他们靠捕鱼为生。

有一天,周家后人驾着小船正荡漾在潘家泓港,忽然一条大白鱼跃上了船头,掉进了船头正在煮水的锅中。周家后人发现后,大白鱼已被煮烂了,于是,他就顺手抓了些葱、姜、蒜、椒末放进汤内。没想到,此鱼汤味甚佳。一传十、十传百。人人称奇。周家后人干脆在潘家泓港畔开了家船头鱼餐馆,人们都将船头鱼叫做“周记船头鱼”。周记船头鱼也就闻名乡间,世代相传。

周记船头鱼非常出名,所不同的是周家后代子孙开设的周记船头鱼餐馆还增加了农家菜,包括萝卜烧毛豆、农家土鸡、小炒豆腐等。小炒豆腐最具特色,豆腐先用清水烧去苦味,然后油烩,再加料烹调,嫩香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