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首页 > 古今史话 > 正文

祝桥之谜

发布时间:2014-07-22浏览次数:1616

你能相信吗?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西侧的浦东新区祝桥镇,居然是距今约5800万年的江南古陆之地?这片古陆地曾诞生于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寒武纪前。

滔滔的黄浦江,自西向东,浩荡奔入长江,正叙述着一段有关祝桥溯源的故事。

黄浦江是大上海水系中的主动脉,古称东江,由斜塘、圆泄泾和泖港三支合成,全长114公里。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(1158年)碑记,黄浦江其实是吴淞江南岸的一条支流。宋元时期,河面渐宽,并与上海浦合并。

上海浦是古上海河流名。原为吴淞江支流,南接大黄浦,北归吴淞江。宋朝后期因青龙江日益淤浅,船舶无法溯沪渎直上青龙镇,改从江浦合流处南碇于上海浦右,后没入黄浦江。北宋郏檀的《水利书》最早记载了此事。上海的地名也因上海浦而得名。

与上海浦对应,古上海河流中还有一条河叫下海浦。下海浦东流入黄浦,北通杨树浦。位处于今日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地区,与上海县城隔吴淞江(今苏州河)相望。古时候曾修筑“下海庙”,在今提篮桥附近。早在清同治年间,下海浦已填没筑路,今无存。

黄浦江曾传说为春申君黄歇所凿,所以又称黄歇浦,实际上黄浦江是天然河道。但春申君凿河传说流传千年,上海别称“申”,也正是缘于此故。

与黄浦江息息相关的有一条大治河。大治河西起黄浦江,东至东海,全长39.5公里,横跨浦东南汇地区东西,也是南汇祝桥地区的水运要道。大治河于1977年开挖,次年便竣工。是南汇的水利中枢和内河航运要道。河道引水淡化南汇、奉贤和浦东新区三区土地盐碱度,分泄黄浦江水流入海。

在浦东地区还有一条与祝桥有关的著名河流,那就是浦东大运河。浦东大运河的前身可以说位于内捍海塘西侧的运盐河(俗称里护塘港,开挖于明永乐元年,公元1403年),南北向,全部流经祝桥地区,1961年冬,整治惠南至大团一段,1973年冬至74年春,对惠南至川沙段进行开挖疏浚。

从整体上说,浦东大运河在运盐河基础上裁弯取直,在祝桥地区基本形成两条并行河道,运盐河在东,大运河在西。

黄浦江主动脉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浦江儿女,这条主动脉也创造了一部上海的繁荣发展史。宛如一条金色锦带的黄浦江把整个上海市区一分为二,但是在流逝的岁月中,一水之隔,却使浦西和浦东两岸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繁华的浦西早已崛起,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大都市;沉寂的浦东却沉睡了千年,在世界版图上未引起人们的注意。浦东的开发开放,瞬间便使全世界的目光一下子注视到这片热土之上。于是关于浦东的起源、浦东的历史、浦东的经济文化、浦东的崛起和灿烂的明天……已成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最诱人的话题。浦东南汇则又成为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带的焦点。

你了解浦东吗?浦东的开发开放,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浦东新区。说起浦东,如今无人不知。但真正的浦东却被浓缩为浦东新区,这是一个误解。浦东新区只是浦东的一部分,是由原川沙县、黄浦区和南市区的部分区城组合而成。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、推进,一个大浦东地块的概念正在被重新提起。滔滔黄浦江,将上海地区分隔成浦西和浦东两个部分。“浦东”作为一个区域,其名称在明代中叶以后就已有记载。嘉靖、万历两朝《上海县志》都记有:“由闸港而下,若盐铁塘,沈庄塘,若周浦,若三林塘,若杨淄溇,此为浦东之水也。”到了清代,“浦东”名称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。如康熙年间《上海县志》载有“已上(各桥)在二十四保,俱浦东诸桥”。雍正《分建南汇县志》曾说:“浦东鸡,产浦东者,大有‘九斤黄’、‘黑十二’之名”等。

不过“浦东”所指地域范围非常广阔,同时由于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经常有变动,因此它在历史上,渐渐就有了广义狭义两种区别。在广义上,它泛指黄浦江以东的大片地区。在狭义上,不同的历史时期,它所包括的范围也就不同了。明朝初年,范家浜开浚和黄浦江水系基本形成以后,“浦东”的含义只包括上海县高昌乡、长人乡管辖的浦东中、南部,还有嘉定县高桥乡所管辖的浦东北部。到了清代雍正初年,“浦东”广义上只是指上海县、南汇县、宝山县和川沙厅在黄浦江以东的地区。狭义上仍指上海县在黄浦东岸高昌乡的22、23、24保和长人乡的21保等地。上海开埠以后,浦东沿江地区发生了变化,进入了城市化过程。这时的“浦东”,也就特指这个逐渐兴起的沿江狭长地带了。1958年8月,曾建制浦东县,浦东县东接川沙县,南领上海县,西临黄浦江,北靠长江口,面积达158.85平方公里。据1959年统计数据,人口约有52万。1961年时,浦东县被撤销。1990年4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的开发、开放,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。浦东新区的范围是指黄浦江以东、长江口西南、川杨河以北,紧靠市区的一块面积约35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区,大部分地区都在距现市中心15公里的半径之内,其中有人口110万。

根据近代地质考查及文物发掘资料,浦东塘桥以西,在魏晋、南北朝时已经成陆;严桥到洋泾一带,有唐代居民集市;高桥地区,宋代墓葬屡有发现。而筑于唐、宋、明、清各个时期的海塘,一道道地纵贯全境,宋代海溏自北向南,贯穿了顾路、龚路、川沙、祝桥、南汇、大团、奉城、柘林,反映了浦东自然成长的历史过程,祝桥在宋代海塘位居中心地段。

溯源大浦东,将为你展开一个神奇的世界。如果你是一个浦东人,那你一定会为浦东辉煌的过去而自豪;如果你是一个新浦东的开发者,那你一定会为有幸参与大浦东工程建设而骄傲。

在大浦东开发建设的乐章中,有一个曾被人遗忘而忽略的城镇,正在悄悄崛起,这就是祝桥。

祝桥正在轻轻地撩起自己历经五亿年的江南古陆面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