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万历十二年(1584年),祝桥开始修筑内捍海塘的预备塘,这是钦公塘前身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七月十六日、十七两日,海潮溢涨,塘多冲毁。第二年巡抚乔世臣奏请发帑,以工代赈重筑外捍海塘,全长30.8公里,祝桥镇境域内长4.3公里,由知县钦琏承办,故名钦公塘。
传说,钦琏修塘时派官员曾在祝桥居住过。修塘官员为了指挥筑塘,独自在一条河港边建了一个指挥棚,当地人称歇凉棚,后人又将附近的河港称为歇凉港。
据说钦琏曾在歇凉棚描绘筑塘图。他带领百姓根据这幅筑塘图开挖圩塘,修筑堤岸。
为了纪念钦琏的功绩,后人在歇凉港搭建了一座积善桥,即康家水洞桥,后称连家水洞桥。后人还在祝桥地区建有钦公庙。
为了纪念钦琏,柷悦霖《川沙竹枝词》记:
压除蛟龙气不骄,
危塘坚筑势娆岧;
村中多少闲香火,
只合钦公庙里烧。
传说今歇凉港南岸歇凉棚和钦公庙遗址为祝桥砖瓦厂,建于1978年1月,属祝桥镇祝西村所辖地,占地面积为8公顷,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,以烧制多种规格的新型墙体砌块闻名。
又传,歇凉棚(亭)应在今川南奉公路东二里多,而砖瓦厂在今川南奉公路西侧,相距很远。